近期,日本汽车巨头的一系列动向引发市场关注。受成本上涨、半导体芯片零部件短缺、亚洲销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,本田汽车宣布将2025年利润预期大幅下调21%,原定2025年12月之前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旗舰车型“GT”推迟到2026年以后推出。另一日系车企斯巴鲁则表示将重新评估其规模达1.5万亿日元的电气化计划,削减对电动汽车的投资,把更多资源转向混合动力车型。这些决策不仅反映了企业个体的战略调整,更揭示了日系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集体面临的困境。
日系车企转向背后,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。
首先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受挫。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,日系品牌正面临严峻挑战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已快速迭代至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阶段。本田坚持使用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,在功能上已明显落后于市场主流水平。相较之下,丰田和日产选择与中国的智能驾驶公司合作,迅速补上短板,市场表现也相对更好。
其次是技术路线差异带来路径依赖。日本车企长期深耕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技术,在纯电路线上起步较晚。当全球主流市场加速转向纯电动汽车时,日系车企面临着技术路径依赖的转型困境。此外,日本的高电价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,也使得纯电动汽车在日本本土市场的经济性和便利性优势并不明显,进一步削弱了其转型的紧迫感。
再次是盈利能力承压。电动汽车业务目前仍处于高投入、低回报阶段。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,日本多家车企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和经营困境。以日产为例,整个2024财年,日产的净亏损达到惊人的6709亿日元,创下近10年最差纪录,日产为此不得不卖掉其横滨全球总部大楼,为转型赢得喘息的机会。
放眼全球汽车市场,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迅速崛起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3%,达214万辆,全球排名从去年上半年的第10位升至第7位;尤其是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,海外销量达到45万辆,相较去年有明显增长;目前比亚迪的车已经卖到了112个国家和地区。中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吉利也从第11位升至第8位。与中国车企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本田、铃木和日产这3家日本车企的销量都在下滑。本田比去年减少5%,排名从全球第3位掉到第9位;铃木减少2%,从第6位掉到第10位;日产减少6%,直接跌出前10位。
当全球车企加速电动化之际,日系车企巨头却陷入战略摇摆,面对不佳的市场表现,不得不重新评估其电动化战略的节奏和规模。其集体后撤,既是技术、市场、财务等多重因素叠加下的选择,也暴露了其面临的深层战略困境。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浪潮不可逆转,日系车企需要找到传统优势与创新突破的平衡点,如何在坚守与变革间找到最佳路径,将决定其在新汽车时代的地位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预售13.98万起 北京现代MUFASA定名为沐
日前,车质网从北京现代官方获悉,旗下全新紧凑型SUV——北京现代...
既然无法避免内卷,那么大家一起卷起来。因此可以看到,越来越多的平...
农夫山泉2022年全年营收332.39亿元 同比
3月28日,农夫山泉公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:营收332.39亿...
峰仔食品第三代产品全新发布 做江南特色点心的传星
作为浙江桐庐一带的特色小吃,酒酿馒头近几年迎来发展新势头,当地越...
上市价159元:魅族iPhone14系列PAND
魅族PANDAERiPhone妙磁壳自由金属系列上市售价139~...
盈康生命旗下医院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
近日,由运城市医师协会主办,盈康生命旗下生态成员山西盈康一生总医...